“负竞争力”导致社会确实诚信! |
|
|
|
据报道,改革开放30余年来,曾经被用作MBA案例的中国优秀企业,现在已经几乎倒了80%。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孟宪忠认为这是某些企业普遍使用“山寨、炒作、欺骗”等等“负竞争力”手段所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外的MBA教育也引进中国并迅速扩招,大有膨胀泛滥之势,教材本土化中非常多地引用了中国的企业。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的历史都不长,所以还无法更多地见到能够长盛不衰的企业。另一个原因是,MBA选择案例往往跟着“时髦”走,哪些企业红了就选择哪些企业,在时髦过后这些企业落潮,自然案例选择就失败了。 但是,毕竟MBA案例选择的企业都是一时最强、管理最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将近80%的倒下比例还是太过于惊人,所以还是要从市场环境中找原因。 其实,除了国有企业和央企以外,不光是MBA案例企业不行,而是多数的企业境况不乐观。其中,广受诟病的税费过重可能是主要原因。体现在中小企业上,任何想从事实业的投资者开办中小企业后,由于繁重的税费,左冲右突三四年消耗了所有的资金和精力后常常关门走人;而作为大企业,也许机遇好,可能兴盛一阵子,但是这些企业除了承担繁重税费外,还往往被承担了其他社会负担,但是现今社会时尚和消费热点转换太快,一旦企业市场前景转淡,企业立马滑落。 此外,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孟宪忠提到的一些企业使用的“负竞争力”问题。伴随着社会诚信状况的恶化,一些企业在经营上浮躁心理膨胀,不能沉下心来真正把服务消费者作为追求,而是期望捞快钱,甚至不惜坑蒙拐骗,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劣质奶事件等等;有的企业经营者甚至借上市的机会制造虚假业绩,企图到期后套现走人,让消费者和投资者去拣一地的鸡毛。这样视诚信如无物的企业,怎么能长久生存? 回到开头的问题,MBA案例企业之所以频繁失败,根本原因在于,MBA选择的走红企业,或者是一时成功的企业,往往并没有以诚信立足,而是靠机遇和负面的经营技巧取胜。而MBA在选择案例时,往往只重视管理技巧和管理思路的创新,而不注重企业的道德诚信。所以,时间过个10年、20年,MBA的案例企业绝大多数倒掉就不奇怪了。 中国有个知名的企业家说过,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行贿原则”,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我们不讨论该企业家是否真的言行一致,但是这种道德追求无疑是对的,而该企业家的公司也已经存在了20多年,这期间它的不少曾经比肩者已经倒闭。这个案例值得企业家和MBA教育家们思索。
本文的著作权未特别声明,均归原作者所有,请勿随意转载,若本文章侵犯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若需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请浏览相关栏目或联系我(http://www.11-22.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