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诚信论文都是抄的!诚信教育要先讲诚信 |
|
|
|
“连诚信论文都是抄的,特讽刺”——
CFP
从作业抄袭到考试作弊、从买卖论文到伪造学历,校园里越来越多不诚信的现象变得平常。 校园,本该是培养诚信的好环境,可它却不再拥有纯洁无瑕的氛围,到底是什么阻滞了诚信教育? “写的诚信论文都是抄的,评优的时候还要信手胡编参与人数量,编活动影响力” “为什么一些能说会道的人混得好?我这么辛苦努力都白费了吗?”名牌大学毕业生王丹十分不解。她的一位样样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伪造学生工作经历,甚至伪造各种奖状而获得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一项调查印证了王丹的感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865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说谎之风日渐严重。谈及为什么会说谎成风,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原则、底线失守,过分追求利益”(72.8%),其次是“说谎者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特别占便宜”(68.4%),排在第三位的原因是“说真话的人经常不招人待见,好心没好报”(61.0%)。 “其实学校里还是有很多诚信教育的,但有些搞来搞去成了走形式。”王丹说,每学期的诚信教育都会是学院的评优指标之一,每学期的活动差不多都是在横幅上签名、举办座谈会和讲座、写征文、建立诚信档案等等。 “连写的诚信论文都是抄的,特别讽刺。”王丹说,“评优的时候还要编参与人数量,编活动影响力。” 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诚信教育活动,甚至专门开设了诚信课程,但是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如假贫困生的出现、助学贷款的拖欠等,清楚地表明诚信教育从课程到行动还有相当的距离。 “诚信教育的问题跟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分不开,太多负面的消息会影响学生诚信思想的形成。”清华大学刘美洵教授认为,“社会都在呼唤公信力,人人都希望建成诚信社会,但是却越来越有什么都不可信的趋势,很少有人做出真正的思考,为什么会失去信任?” 刘美洵认为,诚信教育讲一般的大道理多,却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反而是“为质疑而质疑”。面对太多的负面消息,学生无从辨别,诚信的光辉自然容易被掩盖。 “诚信与我们的社会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古代是熟人社会,诚信的品质容易验证和得到认可。可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诚信的验证本就不易,诚信的制度如信用体系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原来熟人社会的诚信传统却已被打破。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时刻,诚信就颇显珍贵了。”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陈洁表示。 “各种公开课、评优课,敢问有几堂课是没有事先排练好几遍的?被安排回答问题的学生作何感想?” 自幼我们便被教导“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但在校园,诚信教育似乎有应景之嫌。 一方面,课程内容大而空,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老师的教育方法又多以说教为主,笼统地提出高远的道德要求,令学生抗拒。自然,讲归讲,做归做。迟到、旷课、撒谎、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现象时有发生。 北京汇文中学政治课教师李子谦告诉记者,“初中的诚信教育大多依托思想品德课,比如初二有《诚信是金》的课程。除此之外,班会、征文、宣誓、签名就能囊括大多数的所谓‘诚信教育’了。” “主要就是表现在对待作业的态度上,有些学生对待作业不认真,互相抄袭,真是让人十分头疼。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诚信,以为不撒谎就是诚信。”李子谦说。 据了解,很多初中的德育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没有列入中考的评价范围,大多数学校也没有建立社会上呼声很高的诚信档案。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不是那么凸显。诚信的评价、衡量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诚信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一节课、一堂班会就能说清的。”李子谦认为。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本身就存在动机不纯的倾向,有的德育工程、诚信计划是以学校、教师获利为目的。“仅以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为例,敢问有几堂课是没有事先排练好几遍的?回答问题也是事前安排好了的,这些被安排回答问题的学生心中又作何感想?”有老师这样质疑。 北京史家小学语文教师万平表示,“社会太急躁,传递给孩子们太多急功近利的信息,许多电视节目的内容太过娱乐化,与诚信背道而驰。在学校里,许多老师也是表里不一,在教室里与在办公室讲的东西不一样。孩子回到家也是被家长教育要精明、不要吃亏。孩子不傻,在这样的环境下诚信教育如何能深入孩子的心灵,真是个大问题。” 陈洁认为,诚信教育收效不大与中国文化的特质也是息息相关。诚信的缺失,降低了引人向善的力量。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陈洁颇感无奈:“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中很容易感受到不诚信的存在,也知道各种考试、评优都可以通过跟老师处好关系来提高。” “诚信教育不是喝一口管十年,而是每天都必须的” 受到阻滞,并不代表要停下脚步。相反,诚信教育势必要继续前行,那么路在哪里呢? “工作坊”是美国高校在推进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简称RCR)中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他们邀请许多对学术诚信教育感兴趣的师生组成小组或者团队,通过团队自主设计开发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多样,如演讲、报告、探讨会、角色体验等。很多老师都提出,这样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因为它的好处就在于将枯燥理论转化为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趣味活动。 “诚信教育还是要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促进感情内化,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得到道德认知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诚信思维。而实践的关键所在是要实施有意义的活动,而不只是简单的签名、宣言、讲座等。”采访中,不少老师建议。 “诚信教育不是喝一口管十年,而是每天都必须的。”万平表示,诚信教育不需要艺术晚会那样的大场面,而需要深入生活一点一滴地去做。许多一线教师也呼吁,通过推行国学教育来加强诚信教育。他们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传统德育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教育都能很好地抓住诚信的根本,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但是不论何种形式,都需要坚持、要持之以恒,成为德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要常态化。 陈洁则认为,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诚信制度比大而空的说教重要得多。通过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通过制度让不诚信行为获得不好的后果,这样实实在在的认知和体验才能让诚信被认知、被铭记。 “越是为人的教育,越要感人,要从感性到理性。许多学生来到大学已经18岁,很多观念都已经形成,要对他们进行‘心灵教育’,使他们从心灵上真正地接受,而不是只会在考卷上作答。”刘美洵认为,诚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都分不开,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诚信教育应该具体而实在,不光要做报告式的灌输,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