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全国个人职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院校官网 > 新闻中心 > 就业动态 > 正文
“慢就业”虽好,别盲目跟风
作者: 来源:网络综合 日期:2015/7/23 17:40:33 人气:

     日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了一项针对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准备在家休息或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想法,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支持,5.1%的受访家长表示很支持。

     这种“不着急就业”的现象,被称为“慢就业”。大概可以分为几类:有些“慢就业”者,是对生活和职业有自己清晰的想法,主动去实践“慢”;也有一些“慢就业”者,是“逃避现实”,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还有一些“慢就业”者,被认为是“啃老”。而社会对这个“小众群体”的看法也存在差异。有网友认为:“慢就业”靠谱,选择前得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究竟想要什么?什么样的工作、生活最适合我?同时还要考虑方便照顾父母等因素,不管快、慢,都要不忘初心,提升自己。还有网友认为:毕业是否就业或深造,还是看个人心气和条件,等米下锅的家庭肯定慢不起,即使再大的就业压力也会努力争取,毕竟消费青春不是人人可为的。  

   “慢就业族”悄然壮大

   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有社会舆论认为,这类年轻人是在回避就业压力。也有评论认为,他们是突破旧观念束缚,倡导全新的就业观。

  安徽农业大学的小宇毕业前没有投入应聘大军。他说:“我早想好了要自己创业,但是不急着一毕业就开始。”“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的同学有很多种情况,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机会。”小宇说,“‘慢就业’状态里,只要所做的事情对将来发展有利,长远看来,应该会比马上就业发展前景更好。”

  当然,小宇也不否认,推迟就业的同学中也有部分人因无法找到工作,而选择逃往家庭,回避压力。

  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慢就业族”已经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支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也是一种学习。

  批评的声音则指出,他们是逃避现实的“啃老族”,在浪费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还有中立的舆论认为,这不是新流行,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无奈之举。

  社会学家范和生指出,对待“慢就业”不该急着否定。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劳动、就业的理解和看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情感和身体有一定释放的时间和空间无可厚非。而为未来发展厘清头绪、打好基础,更是换一种方式应对挑战。“当然,‘慢’绝对不应成为蹉跎青春、回避竞争的借口。”他说。

       “慢就业”虽好,别盲目跟风

    “慢就业”是回避就业压力的搪塞,还是突破旧观念束缚,倡导一种新的就业观?

    笔者一位朋友毕业后就没有急于找固定工作,而是一边旅游一边打工。半年的时间,她几乎一个人走遍了我国的西南角,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疯狂”之后,她回到想生活的城市,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在她看来,那段随性的时光,给她的人生注入了意想不到的活力。

    其实,不论是去支教,还是出国游学,抑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慢就业”都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缓冲地带。时间就像一个“紧箍”,裹挟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在讲究效率、精准的现代社会,“慢就业”表面上是逆时代潮流的任性,本质上却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寻,成为一些年轻人内在的价值追求。

    不过,虽然“慢就业”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却并不适合所有毕业生。

    抛开理想,回到现实。首先,“慢就业”虽好,亦需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比如支教需要耗费时间,游学和环游世界同时耗费时间和金钱。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找一份工作实现“快就业”,那么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连衣食住行都成燃眉之急。为满足生存需求,哪怕是“骑驴找马”,也必须先找到立足之地。

    其次,“慢就业”虽好,却要因人而异。不少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希望多了解自己,找到适合的工作。所以,他们在毕业之后,不急于就业,希望在行走四方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最终选准自己的职业方向。而有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因找不到合适工作,为回避就业压力,而选择“慢就业”,他们可能并无计划,只是盲目出行或者宅在家中,这样的“慢就业”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如同“慢生活”一样,“慢就业”更多的还是在传递一种观念。毕业生们在选择时,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不盲目、不盲从,清楚自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从容理性地面对人生每一个“十字路口”。

网址:www.11-22.cn 或 www.11-22.org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18612761122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5049304号-2
主办单位
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运营单位)

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