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成为“楷模”前行中的自觉 |
|
|
|
2016年8月,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收到县委组织部的来函,函中希望了解新提名的县人大代表、党代表的诚信情况,其中包括是否有未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行为。于都法院法官通过对比检查,发现被提名为县人大代表、党代表的刘某竟然是失信人员后,如实反映了刘某的失信行为。没过几天,刘某接到通知,他的人大代表、党代表提名被撤销了。(11月23日 人民日报) 诚信是立身之本。故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仁人志士无不奉其为做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处事的一种行为规范。从“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一诺千金”“崔枢还珠”“俞绘还钱”等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凡是人生有所成就者,诚信必处于人生价值观的第一位。报道中的刘某反其道而行之,还做着成为人大代表、党代表的黄粱美梦,却忘了要成为“楷模”,必先在诚信上立足。 失信是损身之源。古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以致国破身陨,成为千古笑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失信作为一股浊流,污染了不少人的心灵,如不法商贩利用各种手段来欺诈广大消费者,以致一提到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毒猪油、瘦肉精等事件,许多群众既为之色变,也是人人喊打。三鹿的倒闭就是前车之鉴。另《狼来了》的故事之所以能成为培养孩子诚信观念的启蒙故事之一,就在于它阐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即:失信的人终会自食其果。 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社会,缺什么也不能缺诚信,这是一条底线。失信是没有道德的残缺人,注定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惩戒失信者,在社会进步的今天,对于那些缺乏信用的人或单位是一种很好的启迪:要想成为群众眼中真正的楷模,就必须自觉绷紧讲诚信这根弦。事实证明,“诚信”二字落到党员干部,尤其是落到所谓“楷模”身上时,那可真可谓是字字千钧。 构建人人讲诚信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坚守诚信不是一件小事。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普通人一旦失信,都很难挽回他人的信任。党代表、人大代表作为遵纪守法的楷模,引领了社会风气的方向。如果失信者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不仅影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更动摇党执政的根基。因此,营造处处讲诚信的风气,离不了党员干部,特别是其中“楷模”的带头践行。只有他们坚持做人诚实守信的,做事脚踏实地,群众才会信任和支持,为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员干部讲诚信、守诚信,更是个人的“政治名片”。面对群众雪亮的眼睛,党员干部的口碑如何,在诚信上就显露无遗。因此,“楷模”们只有时刻自觉带着诚信前行,真正做到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也才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进而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 (秦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