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证”乱象治理当纳入职场诚信体系 |
|
|
|
注册会计师,4万~4.5万/年(挂法人);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8万/年;注册一级建筑工程师,8万~12万元/2年;注册岩土工程师,25万~28万元/3年……近日,一张名为“2016年各证书最新挂靠价格一览表”的表格流传网络,一些通过率低的资格证书挂靠费甚至超过一些职业的年均工资水平。 (2月18日工人日报) 在职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的现行制度下,资格证成相关单位资质升级的必要标配和稀缺资源,个人将自己的资质证书挂靠到非工作企业名下获取相应报酬,也就成了你情我愿、互惠互利的交易行为,而这一乱象的长期存在,显然不只给持证者带来灰色收入造成社会不公,更导致“伪履职”和“伪资质”的大行其道,既使职业资格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更催生相关行业的管理漏洞和质量隐患,也不可避免损伤社会诚信生态。 “挂证”乱象由来已久,已然成了社会显规则,说到底就是弄虚作假的牟利合谋,其危害性也显而易见,之所以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既有监管不力的因素,仅止于书面审查而少有核查实情,使得“挂证”有机可乘;也有追责乏力的原因,即使发现存在“挂证”现象,至多要求整改了事,双方就此承担的违规成本极小甚至近乎零风险,致使其有恃无恐、竞相效仿,渐渐演变成社会公害,强化监管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很有必要。 要有效治理“挂证”乱象,还必须从职场诚信体系建设入手,切实将其置于阳光监管和法治约束之下。一方面,要建立资格证书和单位资质的公开、公示制度,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等渠道公之于众,使之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挂证”者和“挂靠”单位一经被发现,给予相应制裁措施的同时还要上“黑榜”,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只有建立起透明、严明的诚信监控体系,“挂证”才难以继续浑水摸鱼。 “挂证”有市场关键在于一个“利”字,要通过健全征信体系、完善相关规制加以规范,对挂证者和挂靠单位,既要对由此带来的不当得利做出惩罚性规定,更要就资格年审、行业准入等限制性规定,直至吊销资格、降低资质,令其吃不了兜着走,付出有痛感的失信代价,进而让资质得以保障、诚信得以维护、业态得以健康发展。 |